十個人你爭我奪,使勁渾身解數,只為了做上戶部侍郎。
元康帝對這兩個位置也非常看重,不肯輕易授人。就怕遇上之前的那兩位戶部侍郎,拿著朝廷的資源,乾的全不是人事。
十人爭搶,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敗下陣來。
最後只剩下四個人,元康帝也打算在這四個人裡面挑選一番。
卻不料,顏宓在這個時候突然殺出來,以一種極其強勢的態度來爭奪戶部左侍郎的職位。
朝臣們驚呆,就連元康帝本人也被驚了一跳,沒想到顏宓會跳出來爭奪戶部左侍郎。
不過勛貴武將們卻集體高潮,顏宓如果能夠當上戶部左侍郎,那就是勛貴裡面讀書出仕,坐上文官高位的第一人。
文官們集體否決顏宓,認為顏宓資歷不夠,不配做戶部左侍郎。真要讓顏宓當了戶部左侍郎,那簡直是荒唐,是天大的笑話。
勛貴武將們則說,顏宓身為國公爺,以國公爺的身份出任戶部侍郎,那是綽綽有餘。至於資歷,在顏宓這裡根本沒用。
真要論資歷,那不如論戰功。論一論顏宓前些年立了多少戰功。如今在草原上,還流傳著關於顏宓的各種傳說。
文臣和武將爭得不相上下。
最後大家都看著元康帝,等著元康帝做決定。
元康帝肯定不樂意讓顏宓身居高位。
顏宓官職不顯的時候,都能幹出一件又一件的大事。要是顏宓身居高位,那還得了,豈不是要翻天。
元康帝張口就要否決顏宓。
卻不料,這個時候戶部尚書突然站出來,說了一番話。
戶部尚書告訴元康帝,這幾年,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上,官倉存糧,弄虛作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。往往實際存糧還沒有賬本上的十分之一。長此以往,一旦遇上像前幾年京城大旱那樣的大天災,情況蔣不堪設想。
不僅存糧作弊的情況非常嚴重,就連賦稅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。
地方上各種攤派,各種名目繁多的賦稅,甚至有些名目連戶部官員都沒聽說過。無數老百姓被地方官府強制攤派的收費,逼得家破人亡。
現在情況還沒蔓延開來。但是如果坐視不理的話,十年後,情況肯定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到時候,只需要一場天災,就會引發一場動搖國本的人禍。
想要改變這種局面,朝廷必須嚴查。
可是地方關係錯綜複雜,一般人還真沒辦法改變這種情況。
如果戶部有一個身份地位足夠高,手段足夠狠辣的人坐鎮,這種情況或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戶部尚書這番話,分明是在替顏宓張目。
所有人面面相覷,想不通戶部尚書為什麼會突然替顏宓說話。而且還說的有理有據,讓人想反駁,一時間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。
元康帝死死的盯著下面的戶部尚書,他在懷疑,戶部尚書是不是被顏宓收買了,才會站出來替顏宓說話。
可是讓元康帝沒想到的是,不僅戶部尚書站出來替顏宓說話,就連內閣兩位老大人也站出來替顏宓說話。這兩位老大人,還不是宋子期,更不是楊首輔。
要是宋子期和楊首輔站出來,分量會更重。
這個情況讓眾人目瞪口呆,都想不明白,這是怎麼了。
為什麼文臣最頂尖的幾個官員會替勛貴出身的顏宓說話。難道不知道,這是在助長勛貴的囂張氣焰嗎?
中下層的文官想不明白這裡面的名堂,但是元康帝卻看明白了其中的關鍵。
看明白后,元康帝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。
這是文武聯合起來的徵兆啊。什麼時候,文武官員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了串聯?
元康帝猛地朝宋子期看去。宋子期可以說是聯絡文武的橋樑,這一切會不會是宋子期謀划的?
元康帝想起,當初宋子期算計許首輔的那一連串組合拳,許首輔本人到最後才看清楚這套組合拳的目標,可是那時候已經遲了。
如今元康帝也嘗到了這套組合拳的厲害,真正體會到了宋子期的手段有多陰險。
之前那什麼假種子,什麼村民械鬥,什麼黑心賑災糧,以及後來的都察院介入調查,戶部左右侍郎被擼掉,這一連串的事情,最終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為了護持顏宓上位。
元康帝再次倒吸一口涼氣,宋子期好深沉的計謀,好陰險的手段。連他這個皇帝都被玩弄於鼓掌之中。
元康帝想通了一切,卻氣的吐血。他情願做個糊塗人,至少不會被氣的五臟六腑都在發痛。
當初看許首輔潰不成軍的時候,元康帝無比的興奮,無比的輕鬆。
可當這些計謀用在他身上的時候,元康帝只剩下咬牙切齒。
元康帝死死地盯著宋子期,宋子期宋大人卻一臉坦然,直面元康帝的目光。
元康帝心頭呵呵冷笑兩聲,宋子期很好,非常好。到了這會,還能面不改色,做出一副坦然的模樣。
元康帝衣袖遮掩下的雙手,早就攥緊了。指甲劃破了皮膚。可是元康帝一直忍著。現在的局面,元康帝幾乎沒有還手之力。
為了一個戶部侍郎,同文武做對,這對元康帝沒有絲毫的好處。至於被算計的事情,元康帝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。這麼丟臉的事情,元康帝肯定不會張揚出去。如果真的張揚出去,唯一的結果就是讓人看笑話,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一點談資。
元康帝深吸一口氣,強忍下這口氣。他暫時忍下來,他是皇帝,他總會找到機會收拾這對翁婿。
元康帝冷哼一聲,當即下旨,任命顏宓為戶部左侍郎。
顏宓跪在地上接受了任命。
元康帝高居龍椅,死死地盯著下面的顏宓。
顏宓長得很好看,沒人能在容貌上同顏宓一較高下。可是這張臉落在元康帝的眼中,卻顯得面目可憎。
元康帝冷冷一笑,語氣森冷地對顏宓說道:「顏愛卿,戶部的重擔,朕就交給你了。你一定不要讓朕失望。」
顏宓貌似恭敬地說道:「微臣定不會辜負陛下的囑託。」
「那就好。」
元康帝嘲諷一笑,起身,甩袖,退朝,氣呼呼的離開了。
文武大臣齊齊恭送元康帝離去。
之後,大家又都紛紛恭喜顏宓。
顏宓最想感謝的人就是宋子期。沒有宋子期的幫忙,顏宓的計劃不可能成功。
而且顏宓也很好奇,宋子期到底是怎麼說服戶部尚書還有內閣的兩位老大人,讓他們幫忙出面說話。
顏宓私下裡試探戶部尚書,戶部尚書的嘴巴就跟蚌殼一樣,一句實話都沒有。
顏宓又偷偷試探內閣的兩位老大人。
兩位老大人倒是挺和藹的,可惜,同樣沒有一句實話。
顏宓無奈,只能出動宋安然。讓宋安然親自詢問宋子期真相。
三月底,宋安傑大婚。
宋安然帶著一車的賀禮來到宋家。
宋安然先去見了小周氏,了解婚禮的準備情況。接著才去書房見宋子期。
宋安然見了宋子期,開口就說道:「多謝父親相助,讓大郎如願以償。」
宋子期示意宋安然坐下說話。
宋安然抿唇一笑,說道:「父親,我和顏宓都挺好奇,父親到底通過什麼辦法說服了戶部尚書大人,還有內閣兩位老大人?」
宋子期面無表情地說道:「戶部尚書胡大人在朝堂上說的那番話,並不是虛言。現在地方官府糜爛,情況比我們了解得更嚴重。 重生民國:戰少,我有喜了 這個時候,戶部的確需要一個有身份地位,而且還有手段的人來處置這些事情。」
宋安然說道:「」兒女不信,單靠這個理由就能說動戶部尚書胡大人。朝中有身份地位,又有手段的人可不止顏宓一人。其中有好幾個都比顏宓更有資歷。
宋子期輕聲一笑,說道:「可是那些人沒有一個做閣老的岳父。」
宋安然愣住,緊接著笑了秋來。她是真沒想到,宋子期也會開玩笑。
宋子期繼續說道:「安然,你是不是文武的界限很明顯?認為文武永遠都不可能真正合作?」
宋安然側著頭,問道:「難道不是嗎?文官看不上勛貴武將,認為勛貴武將都是一群莽夫,只知道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。同樣,勛貴武將也看不起文官,認為文官虛清高孤傲,沽名釣譽,只會玩嘴皮子功夫。」
宋子期說道:「你說的都對,但是你一定不知道,十個文官裡面,就有十個人羨慕勛貴。你也說了,勛貴都是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。
安然,能夠躺在祖宗功勞簿上混吃等死,也是一種莫大的福分。
這世上人人都想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,可是文官卻沒有這樣的機會。
文官一旦致仕,要不了幾年就人走茶涼。如果子孫有出息,那家族還有繼續興旺的可能。
要是子孫沒出息,十年以後,一個區區七品的縣令都能欺負到頭上作威作福。對比勛貴的待遇,再來看看文官的待遇,也就難怪文官看不慣勛貴。
實在是勛貴天生就比文官們更幸運,幸運的人總是比較容易遭到大家的羨慕嫉妒。文官想要封爵,太平盛世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。
但是文官可以和勛貴聯合,甚至是聯姻。等到有朝一日文官致仕,退出朝堂,只要還有勛貴這門姻親在,也就意味著在朝堂上的關係沒有斷。
勛貴可以世世代代傳承,世世代代居京城,從來不曾遠離朝堂。朝堂對他們來說,就是伸伸手的距離。
可是官宦世家,沒人能夠保證家族裡的人能夠世代為官。一旦離開了官場,也就等於遠離了朝堂,意味著在官場上多年經營的關係被斬斷。
安然,文官集團是個非常焦慮的一群人。沈一帆為什麼處心積慮的算計皇位傳承,要在朝堂上攪弄風雨,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家族。
他希望沈家能夠世代居京城,能夠世代靠近朝堂,能夠世代繁榮。多少人辛苦一輩子,也無法達成這個目的。」
宋安然聽完這番話,表情有些凝重。
宋安然問道:「父親的意思是,胡大人同內閣的兩位老大人都想和勛貴聯合?文官都清高,他們看不起勛貴,怎麼可能放下架子同勛貴聯合?」
宋子期笑了笑,說道:「有我這個前車之鑒,你認為他們還會繼續清高下去嗎?」
宋安然愣住,轉眼又想明白其中的關鍵。
宋子期同晉國公府聯姻,當初是驚掉了一地的眼睛。當時很多文官都不理解宋子期的這個舉動,甚至有極端的人,認為宋子期背叛了文官集團。
但是宋子期用蔣家化解了這個危機。畢竟宋子期本人娶的也是勛貴家的姑娘,宋安然嫁給勛貴家的子弟也無可指摘。
自宋安然嫁給顏宓后,發生了許多事情。
不管曾經那些事情有多兇險,最終宋子期,以及顏家都有受益。
兩家人,一個從文,一個從武,文武結合,簡直是將力量發揮到了極致。
宋子期這個前車之鑒,給了不少人啟發。
文武之間的壁壘,並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森嚴。很多時候,大家都礙於名聲,或者是被誤導了,才不敢打破這層壁壘。
宋家連著兩代人打破了這層壁壘,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方向。
所以當宋子期對戶部尚書胡大人,以及內閣的閣老們提出合作的時候,他們都心動了。
雙方之間的合作協議很快達成,扶持顏宓坐上戶部左侍郎的位置只是第一步。之後大家還有很多後續動作。
這些後續計劃,是為了雙方更好的合作,同時也是為了對抗元康帝,分薄元康帝手中的皇權。
只有文武真正聯合起來,才能真正壓制住元康帝手中的皇權,阻止元康帝為所欲為。
想明白了這裡面的關鍵,宋安然長舒一口氣。
站在朝堂上的那些人,沒有一個是笨蛋。當需要文武對立的時候,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調轉槍口,同武將對立。可是當需要聯合的時候,他們也會毫不遲疑的放下成見,大家一起合作共贏。
宋安然自嘲一笑,世人果然都是無利不起早。
宋安然對宋子期說道:「父親,女兒都明白了。」
宋子期欣慰地笑了笑,說道:「你能明白就好。此事你心裡清楚就行了,不要往外說。顏宓那裡,你提點他兩句,想必他都能自己想明白。」
宋安然說道:「我聽父親的。 郎君傻乎乎:娶個甜妻來種田 父親,你說文武真的能夠聯合嗎?」
宋子期說道:「是不是真的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用。」
宋子期指了指皇宮方向,然後說道:「陛下權威越來越重,如果不加以限制,只怕會出現第二個永和帝。那對文臣武將來說,都將是一場災難。」
宋安然點頭稱是。
元康帝越來越神經病,而且有變成瘋子的趨勢。這樣的人,偏偏還手握皇權,那簡直是個可怕的事實。
這個時候,限制皇權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接著宋子期又囑咐了宋安然幾句。
宋安然連連稱是,之後告辭出了書房,前往花廳待客。
今日是宋安傑大婚的日子,宋安傑已經出發去楊家接新娘子。
宋安芸帶著孩子回到宋家,她將孩子交給奶娘,然後就開始對宋安然訴苦,「二姐姐,我都快累死了。」
宋安然戳了下宋安芸的額頭,「你哪裡累了?」
宋安芸理所當然地說道:「帶孩子累。」
看著宋安芸明顯隆起來的肚子,宋安然說道:「孩子都是霍延和奶娘在帶,別以為我不知道。」
宋安芸得意一笑,指了指自己的肚子,「現在肚子里又有一個,累死我了。」
宋安然關心地問道:「這一胎怎麼樣?鬧騰嗎?霍大夫怎麼說?」
「說胎像很好。至於我,能吃能喝,我估計這一胎是個哥兒,實在是太鬧騰了。每天晚上都要狠狠的踢我,害得我一晚上都睡不好。」
宋安然笑道:「都快是兩個孩子的娘了,說話穩重點。」
宋安芸連連搖頭,「穩重不了,一穩重我就覺著難受。二姐姐,你什麼時候也生個閨女,我喜歡閨女。你家陽哥兒和垚哥兒,實在是太調皮了,有好幾次都將我家香姐兒給欺負哭了。」
宋安然笑了笑說道:「生閨女的事情看緣分。陽哥兒和垚哥兒要是欺負了香姐兒,你告訴我,我回去收拾他們兩個。」
宋安芸趕緊攔著,「別,千萬別收拾兩個小子。忽略他們調皮搗蛋的一面,其實兩個小子挺可愛的。」
宋安然也覺著自己的兒子挺可愛的。聽宋安芸這麼一說,宋安然還得意地笑了起來。
宋安芸翻了個白眼,「瞧把二姐姐美的。改明兒我也生個兒子,讓兒子學一手醫術,狠狠收拾你家陽哥兒和垚哥兒。」